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页

小“故园” 家国情【转】

2015-09-01 11:01:49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法制晚报

分享到:

来源:法制晚报 2015年08月31日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度将战争题材搬上舞台,通过“小院儿”里几个家庭在特殊岁月里的抗争故事,来表现家国大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北京人艺和市台联以此为契机联合推出了由王俭编剧、唐烨导演的原创新戏《故园》。昨晚该剧在首都剧场首演,由仇晓光、邹健、高倩、张万昆、白荟、闫巍、米铁增、何靖、兰法庆等主演。

话剧《故园》将持续演出至9月5日。



故园战场

无硝烟的文化抗战


“不直面战争和战场,却表现出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时刻的不屈抗争”是《故园》最大的特点。

该剧以台湾会馆为背景,描述了自1937年北平沦陷开始,为赎回台湾会馆产权而来的台湾教书先生林文轩与居住在小院的北平石匠何长贵间,从纠葛不断到荣辱与共,共同抗敌的故事。《故园》用文化抗战的视角,表现中国人对于文化侵略的不屈抵抗。

以小见大,关注人的内心,是导演唐烨的戏剧理念,她对残酷的战争解读说:“我们没有刀枪,无声的抵抗非常有力量。再大的主题都要由人来体现,我们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人物典型

有风骨的台湾教书先生


话剧《故园》让擅长讲述老北京故事的北京人艺舞台上首度出现了“台湾人”的身影。

台湾教书先生林文轩则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邹健扮演。他塑造过《甲子园》中地道的北京爷们儿金鑫、《天之骄子》中的曹丕等完全不同类型的角色,此次变身为儒雅博学的台湾教书先生,操着一口台湾普通话,却毫无违和感,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人物的身份。

剧中其他人物无论是进步青年槐花、北平青年大宝、抗战英雄小龙,还是从北平流落台湾的郝淑贤、一众心怀故乡的台湾有为青年,均性格分明,让人印象深刻。

在《故园》这部话剧中,编剧王俭最喜欢台湾教书先生林文轩这个人物。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创作台湾人物,对于自己是个挑战,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情感。在林文轩的身上,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情怀,具有特殊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他不光要面对侵略者的威逼胁迫,还要战胜自我。”



北平视角

侠骨柔情的硬汉石匠


在一部剧中既描写台湾人,又表现北平人,《故园》里对人物的塑造无疑是全剧的亮点。

饰演过《北京人》里的老太爷、《我这一辈子》中的“我”等角色的北京人艺实力派演员仇晓光此番出演了剧中的北平人——石匠何长贵。塑造好这个说起话来有些粗声粗气,却满腹侠骨柔情的硬汉子形象,对他是个新挑战。


“这个人物最难把握的是对于他身份的控制,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这里面要求有一个准确度。让观众从性格上去认识接受他,使何长贵不仅要有鲜明的个性,还要具备那个时代北平人身上特有的品质。”仇晓光说。


文/记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