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苑彬编剧,顾威导演的小剧场话剧《画眉》将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开始首轮演出。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剧,但这部作品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吴起杀妻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严肃而不戏谑,也同时为小剧场戏剧的题材提供了新的探索与尝试。据闻人之读史,一定境界之后当有“三不知”之感——不知真假,不知好坏,不知对错,在真实的历史上,吴起往往以司马迁“以刻暴少恩亡其躯”的评价而为世人所熟知,在《画眉》这部残酷中又残留一抹暖色的作品中,吴起又将以怎样的形象示人?
吴起之“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季札周游列国,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在卫国这方土地上,曾诞生过商鞅、吕不韦、张仪、李悝等改变了春秋战国历史格局的重要人物,吴起也无疑是这其中的一员。吴起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就是在鲁国。为求闻达,他不惜亲手杀死出身于齐国的妻子,以表明忠于鲁国,其决绝可见一斑。然而他下的这番功夫却适得其反,引起了鲁国国君的猜忌,最终不得不另事他国。
吴起之“伪”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我们必须承认,在军事上,吴起确实有着过人的才能,甚至被认为不亚于司马穰苴。在魏国,吴起的军事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他创建的“魏武卒”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风头一时无两,也令魏国一举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强国。除了军令严明,训练严苛,编制独特,待遇优厚,吴起在军中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他的成功伴随着的却是千百位母亲的哭声,“一将功成万骨枯”,于吴起而言,也是一个极佳的注解。
吴起之“险”
荆王死,贵人皆来。尸在堂上,贵人相与射吴起。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王!”吴起死矣,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
在《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话显然是极富画面感的,吴起之狂妄与决绝也可见一斑。纵观吴起的一生,历侍鲁、魏,终于楚国,纵使战功赫赫,也终不免遭受万箭穿身而死。吴起是有才能的,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他都无疑有着过人的功绩,然而他的人格缺陷却也同样明显,他的人生,是在一次次的“见疑”与“出奔”中度过的,即使面对欲将他杀之而后快的楚国贵族,他也能在短时间内想到为自己复仇的方法,这种骨子里的险辣,在如今我们每个人看来,也都会不由地感叹。
(摄影:李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