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康熙年间。文人李渔淡于功名,不求闻达,以写戏演戏为乐,并以此养家,率家庭戏班巡演于大江南北;还曾率戏班为财主家哭丧,只为糊口。李渔恃才傲物,恣意不羁,即便拜见当年的主考官许大人,也依然是一副孤傲清高的神情。李渔做了“戏子”则引起了许大人的不满,致使李家班在江南一带大小码头被禁止做场演戏。戏班无戏可演,班中女伶霁儿离开李渔另投了马家班。接着又传来夫人过世的不幸消息。李渔不胜愁苦,只有唱旦角的雪儿能帮助她心目中的十郎解去忧愁......李渔故里奔丧。他最难以平静的依旧是对演戏的一片痴情。多亏了李渔当年的同窗、现已做了高官的吴士举的鼎力相助,禁令终于被解除,李家班又可以放心大胆地唱戏了。夜色沉沉,渔火簇簇。李家班、马家班隔船相望,唱起了对台戏,同唱李渔的《比目鱼》。李渔的好友蒲松龄及一灯和尚专程赶来助兴。李渔生怕雪儿在做戏中有个什么闪失,要知道,雪儿戏中的“跳江”一场,可真的是往黑漆漆的江水里跳啊!三位老友坐于舟上,边吃酒边欣赏着由雪儿、霁儿各在自家戏班演出的《比目鱼》。十郎放心不下,又折回到大船上。戏场上乐声大作,雪儿该上场了。对李渔怀有一片深情的雪儿说了声:十郎,我去了......雪儿唤着十郎的名字,长袖漫舞,纵身跳入江中......